花树状金步摇是中国古代贵族女性流行的头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其造型以黄金为基,饰以树枝状结构,缀有叶片、花朵或垂珠,行走时摇曳生辉,故称“步摇”。这一形制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释名·释首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而花树状的华丽设计,则深受北方游牧民族金器工艺影响,如鲜卑、匈奴等族的冠饰风格。
考古发现中,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十六国时期)出土的金步摇饰件,以及内蒙古包头出土的北魏金步摇,均呈现树状分叉结构,与中原传统簪钗融合,形成独特的审美风尚。唐代进一步发展,西安何家村窖藏、法门寺地宫均见奢华金步摇,并东传至新罗、日本,如韩国皇南大冢出土的“金冠式步摇”即受此影响。花树状金步摇不仅是身份象征,更是中古时期南北文化交融、丝路工艺传播的见证,体现了中国古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