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1051—1107)的行书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其晚年。此帖内容为米芾中秋夜登海岱楼(今江苏连云港)时的即兴诗作,诗中“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等句,既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作为“宋四家”之一,米芾书法以“八面出锋”的笔法和跌宕恣肆的章法著称。此帖笔势纵横,墨色枯润相生,结字欹侧险峻,充分展现了其“沉着痛快”的艺术风格。据考证,此作可能书于1104年前后,是米芾书法成熟期的经典。帖上钤有南宋内府及历代藏家印鉴,曾入藏清宫,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不仅体现了米芾“尚意”的书学思想,更将诗情、笔墨与节令意境融为一体,成为宋代文人“诗书合一”传统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