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南禅寺大殿

唐代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作为唐代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单檐歇山顶、斗拱结构及简洁的梁架设计,典型反映了唐代木构技术的高超水平。大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虽规模不大,但比例匀称,展现出唐代建筑庄重典雅的风格。  

 

南禅寺大殿的珍贵之处在于其未经后世大规模改建,基本保留了唐代原貌。殿内现存17尊唐代彩塑,佛像面容丰润,衣纹流畅,是研究唐代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殿的建造正值唐武宗灭佛(会昌灭佛)前夕,得以幸存实属罕见,成为唐代宗教与文化的重要见证。  

 

1961年,南禅寺大殿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为研究唐代建筑技术、佛教艺术及社会变迁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章

《女孝经图》卷

2025-7-16 6:57:39

文章

战国青铜翼龙:数字藏品里的上古神兽奇旅

2025-7-16 9:22: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