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乾隆南巡驻跸图》:藏在像素里的帝王仪典

在数字世界的文博天地,有一件宝藏数字藏品——清·钱维城《乾隆南巡驻跸图》,它正以像素为舟,载着我们回溯乾隆南巡的历史长流,探寻清代最高仪典的奥秘 。

 

一、作品:凝固帝王南巡的时光切片

 

这是一套绢本彩绘册页,总计23张,每张33×25.5cm,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它像一部“纸上纪录片”,忠实记录乾隆南巡时帝王行宫(驻跸)的宏大规制与庄严氛围。从灵岩山行宫(苏州)的雅致,到惠济祠(淮安府清河县祠,临大堤)的肃穆,23帧画面串联起乾隆南巡的关键节点,把州县沿革、史迹源流、山川名胜都“钉”在了册页里,是研究清代政治文化、最高仪典的第一手图像“活证据” 。

 

二、作者:宫廷画师的使命笔触

 

作者钱维城,是清代宫廷画师里的“顶流”。他身处乾隆朝,受帝王之命,用画笔为南巡“留影”。为啥画这套图?按清制,皇帝巡幸或谒陵,地方得先拟好路程规划,绘图奏呈御览,依巡幸程站分段绘制,钱维城便接下这“记录帝王仪典”的重任,以精湛技艺,把南巡的宏大与细节,都融入山水、庭园、建筑的描绘中——花木构图清新柔和,远山近岭用皴法勾勒,建筑以立体俯瞰视角呈现,让百年后的我们,能透过画面触摸当时的庄严 。

 

三、历史价值:解码清代政治文化的密码本

 

这册图不只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密码本”。乾隆在位六十年,六次南巡,背后藏着帝王对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考量。图里的行宫布局、巡幸路线,折射清代皇权如何通过仪典强化统治;加注的南巡时间、景色文字,又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自然景观变迁,补上生动注脚,是我们解码清代政治文化、帝王治国逻辑的珍贵钥匙 。

 

四、火种计划:让文物数字重生

 

如此珍贵的海外藏中国文物,如今因“火种计划”重焕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2024年启动的这一计划,以数字化创新为翼,推动传统文化全球传播。开发数字藏品,正是让《乾隆南巡驻跸图》这类文物,挣脱物理馆藏的限制,走进大众视野。在元宇宙的场域里,我们能随时“翻阅”册页,深度考古探索,听文物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数字之舟,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

解码《乾隆南巡驻跸图》:藏在像素里的帝王仪典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章

打卡

2025-7-22 1:16:09

文章

董源《平林霁色图》

2025-7-22 12:56: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