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现代性:张大千《日蚀》

张大千1948年所作《日蚀》以传统水墨技法描绘天文异象,其历史价值远超出一般山水画作。这幅诞生于政权更迭前夜的作品,以日轮被蚀的意象,隐晦记录了知识分子在大时代转折中的集体焦虑。张大千将西方天文学观察与传统”天象示警”观念熔于一炉,画面中那轮被黑暗蚕食的红日,既是对宋人”赤乌如日”技法的致敬,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光明渐逝的视觉隐喻。

 

在艺术史上,《日蚀》标志着文人画从隐逸美学向现实关怀的转型。画家以没骨法渲染的日冕光晕,与焦墨勾勒的狰狞蚀影形成强烈张力,这种视觉冲突实为对传统”中和”美学的刻意反叛。更值得玩味的是,该作完成后不久张大千即远走海外,使画面预言性愈发凸显。今日重审此作,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法创新,更在于它保存了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文人用笔墨参与现实思考的珍贵证据,为理解传统艺术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应变提供了典型样本。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章

打卡

2025-7-6 3:13:59

文章

《孟子》一节的历史回响

2025-7-6 7:19: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