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绢本设色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它以散点透视构图,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节前后汴河两岸的市井繁华景象,涵盖郊野、河流、虹桥、城门、街市等场景,人物超过800个,牲畜、车船、建筑等细节丰富,被誉为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
画作核心亮点包括:
1. 艺术价值:采用工写结合的笔法,界画技法精湛,青绿设色淡雅和谐,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全景式布局繁而不乱,展现了宋代绘画的巅峰水平。
2. 建筑奇观:画中虹桥为全木结构,无柱支撑却跨度巨大,形如飞虹,是宋代桥梁技术的杰出代表,桥上商铺林立、行人熙攘,构成全卷高潮。
3. 历史意义:通过市井百态、商业活动、交通工具等细节,真实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和建筑风貌,同时隐含对社会矛盾的观察,如船桥欲撞、城门不设防等场景,被视作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图像资料。
该画历经战乱流离,靖康之难后被金兵掠走,清代入藏宫廷,现作为国宝级文物,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12年在日本展出时引发观展热潮。其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小品藏家新人lv0先锋者
已实名
起飞
锦程学徒lv1先锋者
已实名
清明上河园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的实景再现。这幅画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