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介绍
唐代画家韩滉创作的纸本设色长卷,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以五头形态各异的黄牛为主题,分别作食草、前行、舔舌、徘徊、休憩之姿,唯一头牛旁有牧童牵拉,无背景衬托,通过粗笔写实的线条与墨色变化,精准刻画牛的肌理与神态,展现唐代农耕文明的质朴生命力,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二、级别地位
1. 国宝级文物:
作为唐代绘画的巅峰之作,开创了“畜兽画”独立题材,以高度写实的技法和对农耕文明的象征意义,被视为“镇国之宝”,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土地与生命的敬畏。
2. 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2002年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因其存世稀缺(唐代纸本真迹孤例)、历史艺术价值不可替代,被严格保护以避免出境损耗,是中国文物保护级别中的最高范畴。
3. 绘画史里程碑:
元代赵孟頫赞其“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不仅是研究唐代畜牧、农耕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料,更以“以形写神”的东方美学思想,奠定了后世动物画的创作范式,在国际艺术史上被誉为“东方写实主义的早期典范”。
核心亮点:
1. 艺术巅峰
◦ 韩滉以“粗笔写实”技法勾勒牛的肌理,线条苍劲浑厚,通过墨色深浅表现肌肉起伏与皮毛质感,牛眼以点睛之笔赋予神态,或憨厚、或警觉、或闲适,写实程度堪称唐代动物画典范。
◦ 构图突破传统,五牛横向排列却无重复感,留白处理使画面张弛有度,体现“以形写神”的东方美学思想。
2. 历史坐标
◦ 作为农耕文明的象征,牛在唐代被视为“民生之本”,画作暗合“劝课农桑”的治国理念。据考证,五牛姿态或对应五行方位(青、赤、黄、白、黑),隐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唐代绘画多以人物、山水为主,韩滉开创“畜兽画”独立题材,对后世李迪、任伯年等画家影响深远。
3. 流传传奇
◦ 元代赵孟頫题跋盛赞“神气磊落,希世名笔”,清代入藏宫廷,乾隆御题“春圃新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流失海外,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购回,经故宫专家修复后重焕光彩,其坎坷经历成为民族文物保护的缩影。
此卷不仅是唐代绘画的活化石,更以质朴的农耕意象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土地与生命的敬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曾以动态画卷形式呈现,向世界展示东方艺术的永恒魅力。